各位食品加工企业的朋友们,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在初秋时节,明明刚校准完台式浊度仪,可检测数据却一天一个样,一会儿偏高,一会儿波动。把仪器硬件排查了个遍,也没发现问题,这到底是啥在“搞鬼”呢?下面浊度水质测定仪厂家为您详细讲解下! 据食品检测设备行业调研显示,初秋时节65%以上台式浊度仪的检测误差,都是车间返潮导致仪器受潮引起的,而不是仪器故障或者操作失误。这就说明,问题很可能出在这个“潮”字上。 
原因解析:车间返潮对浊度仪的“双重伤害”,比想象中更严重 伤害一:比色皿受潮影响检测基准 比色皿可是浊度仪检测的重要部件。初秋车间返潮,潮气会附着在比色皿内壁,形成微小水膜。这层水膜就像个“捣乱分子”,会干扰光线的穿透率。原本光线能顺利通过比色皿,现在有了水膜,光线就被“捣乱”了,导致检测值比实际值高0.08
- 0.15NTU。可别小看这一点点的差距,这刚好就超出了食品行业的精度容忍范围。 伤害二:光学元件受潮缩短仪器寿命 潮气可不会只盯着比色皿,它还会进入仪器内部,对光学传感器下手。时间一长,就会腐蚀光学传感器。原本一台能精准检测0.1NTU的仪器,半年后误差就会扩大到0.2NTU。这时候,就需要花数千元来维修了。 实际案例 某乳制品厂在初秋的时候没给台式浊度水质检测仪做好防潮措施,才过了3个月,仪器的光学元件就受潮了,检测误差达到了0.18NTU。结果,一批酸奶因为浊度超标被经销商退回,损失超过了5万元。 破局方法:台式浊度仪初秋“躲潮”3步走,数据稳如达标线 
第一步:定位“安全区” 用湿度计测量车间各个区域的湿度,找一个湿度≤60%的区域来放置仪器。像靠近蒸汽管道、清洗工位的地方就别放了,这些地方湿度太大。要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,也可以在仪器旁边放一个小型除湿机。 第二步:规范“开机前操作” 每次检测前,先把比色皿放在无水乙醇里浸泡10秒,然后用镜头纸擦干,确保里面没有潮气残留。仪器开机后,预热30分钟,等内部温度稳定了再进行检测。 第三步:做好“闲置防护” 每天检测结束后,把比色皿里的东西清空,擦干。用干布把仪器表面也擦一擦,然后套上防潮防尘罩。在罩子里面放上2 -
3包新的硅胶干燥剂,每周换一次干燥剂。 企业选型建议:选台式浊度仪,别只看精度,这2点更重要 
1、 是否有“防潮设计” 优先选择外壳防水等级IP54及以上、光学元件有密封保护的仪器,这样能减少潮气侵入的风险。 2、是否配套“防潮指南” 要选择能提供行业定制防潮方案的浊度水质传感器厂家,像针对饮料厂、乳制品厂不同车间环境的方案。别选那些只提供基础操作说明的品牌,这样才能确保防潮措施能真正落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