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点引入:含水率波动藏风险,监测数据易“跑偏” 1、点明企业核心问题 
初秋时节,气温就像坐过山车一样,忽高忽低。这种不稳定的气温对污水处理企业来说,可是个不小的麻烦。气温变化会直接影响脱水设备的效率,导致污泥的含水率也跟着大幅波动,一会儿高一会儿低。而企业常用的常规监测模式,就像一个跟不上节奏的舞者,根本无法适配这种复杂多变的情况。据相关数据统计,在初秋气温波动较大的时间段,污泥含水率的波动幅度能达到
20% - 30%,这让常规监测模式显得力不从心。下面污泥浓度水质分析仪厂家为您详细讲解下! 2、直击校准短板 在线污泥浓度监测仪通常使用同一校准曲线来进行监测,这就好比用同一尺码的衣服去套不同身材的人,显然是不合适的。不同含水率下的污泥,其特性有着很大的差异。高含水率的污泥流动性强,密度相对较小;而低含水率的污泥则更加黏稠,密度较大。使用单一的校准曲线,根本无法准确匹配这些不同的特性,导致监测数据出现较大偏差。研究表明,使用单一校准曲线时,监测数据的误差可能会达到
15% - 20%。 3、关联企业损失 
不准确的监测数据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损失。在污泥处理过程中,处理剂量的投放是根据监测数据来确定的。如果数据不准,就会导致污泥处理剂量失衡。情况较轻的时候,会增加药剂的浪费,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来购买药剂。而严重的情况下,会造成脱水不达标,污泥无法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,只能返工重新处理。这不仅会增加人力、物力的投入,还会延长处理周期,推高整体的处理成本。据行业估算,因为数据不准导致的药剂浪费和返工成本,可能会使企业的处理成本增加
10% - 15%。 解决方案:3 阶段“分段校准”,适配含水率波动 
1、脱水前校准 针对含水率在 85% -
95%的高湿污泥,企业需要用对应浓度的标准样来建立校准模型。高湿污泥的密度特性与其他阶段的污泥有很大不同,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更准确地捕捉高含水率下污泥的密度变化。就像为高湿污泥量身定制了一件合适的“衣服”,让监测仪能够更精准地进行监测。 2、 脱水中标定 在脱水过程中,污泥的含水率会下降到 60% -
85%,进入中湿阶段。此时,污泥颗粒会发生凝聚,其浓度变化规律也会发生改变。企业需要重新校准监测仪的参数,以适配这种变化。这就好比根据身材的变化及时调整衣服的尺码,确保监测仪能够准确反映中湿污泥的实际情况。 3、脱水后调整 当污泥脱水到含水率为 40% -
60%的低湿阶段时,污泥的沉降现象会对监测数据产生干扰。为了避免这种干扰,企业需要建立专属的检测模型。这个模型就像一个精准的“过滤器”,能够过滤掉沉降带来的影响,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。 企业价值:低成本控风险,保障处理稳定 
1、经济层面 采用分段校准的方法,企业无需更换监测仪或升级在线污泥浓度水质自动传感器,只需要对监测仪的参数进行优化调整,就能够减少药剂的浪费和返工成本。这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,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处理投入,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。 2、 生产层面 
通过精准监测各阶段的污泥浓度,企业可以确保脱水设备的运行参数与污泥的实际情况相适配。这样一来,就能避免因数据偏差导致的处理不达标问题,保障污泥处理流程的稳定运行。稳定的处理流程不仅能够提高处理效率,还能保证处理质量,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 在初秋这个污泥含水率波动较大的季节,如果您在水质监测遇到任何问题,欢迎随时咨询迈德施污泥浓度水质传感器厂家,精准监测污泥浓度,降低处理成本,保障生产稳定。
|